2024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扛牢推进“先进工业强市”工信担当,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坚定践行“12345”工信工作思路,树牢大工业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全力冲刺“工业万亿”,加快打造“临沂版”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奋力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贡献工信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左右。
一、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1.加力攻坚首季开门红。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厅首季“开门红”奖励政策,力争一季度增速不低于全年预期增速目标。协调做好春节假期后企业职工返岗和开工复产,配合省政府开展一季度工业运行情况专题督导调研。
2.持续强化运行监测调度。强化精准调度,密切关注企业用电、生产订单、产品价格等先行指标,科学研判生产、销售、出口等运行走势,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问题。完善工业运行月度分析机制,每月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增速低于全市平均的县区、产业靠上指导,“一县(区)一策”“一业一策”研究指导提升措施,助力企稳回升、为全市工业增长做强支撑。
3.促进规上工业扩量提质。指导各县区建立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库,加强精准对接服务,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00家左右。每季滚动推进50个重点项目,服务50家重点企业。
4.引导扩大工业投资规模。高标准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紧盯2024年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和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建立“一对一”专员服务机制,简化项目审批审查程序,倒排工期、抢抓进度,确保尽快形成最大实物工作量,带动全市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00个左右。研究制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设备补贴支持政策,力争推动4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改造。
5.统筹供需助力市场开拓。聚力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增长点。高标准举办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展览会等活动,持续开展农副食品精深加工、地方特色食品培优行动。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推荐获评10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推动共建“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增强消费对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
6.推动传统产业技改升级。聚焦化工、食品、木业、建材、机械等重点产业,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适时召开全市技术改造工作推进会,常态化开展技术改造专家询访系列活动,发挥好技改服务机构作用,加强技改全要素供需精准对接,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改造水平。评选市级重大技术改造标杆项目,积极推广重点产业高质量技改典型案例。
7.深入实施化工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园区快审快扩,确保年内应入园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55%以上。加快发展精细化工,鼓励三丰、恒通、舜天等龙头企业,积极布局绿色抗氧化剂、聚氨酯新材料、膜材料等产业链,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完成国家下达的62万吨化肥保供任务,推进合成氨下游高端化工产品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化工产业产值达到650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
8.促进重点行业布局优化。坚持以绿色、高端、智能为发展目标,以优化产品结构、降本增效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优特钢、不锈钢、“钢焦化氢”、高端铸造4个链条,加快永锋二期、山钢永锋钢焦一体、不锈钢产业园、太钢鑫海热冷轧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3000亿级“钢铁新城”强势崛起。进一步延伸有色金属开发利用产业链条,在铜、铝、镁、钛有色金属领域,帮助企业推进解决废旧金属回收利用、矿石开采许可办理等重点问题,推动铜、铝产业由再生铜、再生铝向新能源产业延伸,镁产业、钛产业建成“矿石-冶炼-轧制-制品”全产业链条。冶金产业确保完成产值1700亿元,力争1800亿元。
三、培育壮大新产业新模式
9.培优塑强新兴产业。聚焦做强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抢抓“新三样”发展风口,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紧盯国华金泰、大明光福、钢投新能源氢能等项目,加快布局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装备产业。加快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紧盯北汽雷驰、Deepway换电重卡、临工华星电动车桥、临工新能源科技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2万辆以上。
10.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聚焦食品、木业、冶金、化工、机械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食品产业,坚持向规模、链条、研发、品牌发力;木业产业,抓好费县家居产业园、郯城万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冶金产业,围绕优特钢、不锈钢、“钢焦化氢”、高端铸造4个链条;化工产业,加速与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产业深度耦合;机械产业,重点推动工程机械提档升级、智能家电补链强链、激光产业扩能增效、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向高端装备制造迈进。
11.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高水平办好第二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设计周活动,推荐优秀设计成果参加“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积极培育一批省级工业设计平台,提升全市工业设计能力,强化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扎实开展服务型制造山东行、工业设计进百企等活动,加快典型模式推广应用。
四、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1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全年发布核心技术需求50项以上,实施100项左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力争全年新培育“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0家左右。
13.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支持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引领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力争新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聚力打造技术创新标杆,新培育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以上。
14.促进创新要素高效对接。持续强化与教育、科技等部门产学研融合工作机制,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要素对接等方面深化协作。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赴全国优势学科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持续开展创新产品遴选,编制发布全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全年组织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产品新技术推介活动5场左右。
15.引育高层次产业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型企业工程,引领做强企业家、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师、高技能等产业领域五支人才队伍,力争新认定人才引领型企业1家。深入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力争新引育产业亟需领军人才5人左右。
五、深入推动数实融合赋能
16.聚力做强数字核心产业。深入贯彻落实省厅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推动高特威尔、飞满亚光器件、环邦软磁等重大项目投产达产。依托龙湖软件园、应用科学城,聚焦研发和应用创新,支持软件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全年培育认定数字经济园区2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2家左右;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17.扎实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工业企业负责人数字化转型培训,通过省市县联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年内培训企业3万家次,力争实现规上和规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两个全覆盖”。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严选具备核心服务能力、相关行业成功案例的转型服务商,建立《临沂市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名录》,开展优秀服务商评选。广泛征集智改数转网联需求,召开供需对接会,将“需求清单”转化为供需对接的“实效清单”。每年遴选20家优秀服务商,召开30场供需对接会,打造100个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易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
18.促进工业互联网突破发展。推动装备、冶金、食品等产业链主企业立足行业知识沉淀和工业基因,按照“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模式搭建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链式”转型,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完善“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培优机制,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24年,培育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型平台达2-3家,建设二级节点2个。
19.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龙头企业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开展多场景、多层次试点示范,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设对标“灯塔工厂”的数字领航企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第三方协会、服务商、运营商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大脑”,推广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到2024年底,力争培育省级“晨星工厂”、智能工厂(数字车间)200家、“产业大脑”1-2家。
20.充分释放工业数据价值。高规格办好数实融合发展大会,发布数字赋能优秀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评选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扩大我市省级木材行业云中心、机械工程设备行业云中心应用,提升省级行业中心服务水平,推动企业上云。持续做好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加大数据赋能力度。
21.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2024年建设5G基站3500个,累计建设运营超2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进千兆宽带升级,力争城区及乡镇千兆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六、深化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22.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降碳。认真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遴选优质工业节能减碳技术和高效节能装备,推荐进入省、国家目录。积极开展绿色制造能力建设培训、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活动,不断提高企业节能降碳水平。
23.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动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梯级培育创建工作,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40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家以上。
24.切实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废钢铁回收加工行业规范发展,推动临港钢铁基地培育1家废钢铁加工企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培育2家企业申报工信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培育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园区)1个。
25.积极推动节能降耗节约。严格落实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活动,规范企业用能行为。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做好结果运用,推动资源向优质产业、优质区域和优质企业集聚,切实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组织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力争年内超过20%的“两高”行业企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七、积极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26.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持续健全梯度培育格局,进一步加大创新型、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企业的培育力度,力争新评价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家、瞪羚独角兽1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27.持续开展融链固链活动。深入实施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一体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持中小企业深入融入大企业供应链,打造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融链固链共同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良好生态。全年组织市级以上对接活动10场以上,带动举办各级对接活动100场以上。
28.强化产业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技术攻关,促进国产产品推广应用,优化完善保险补偿等政策,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国产替代、国货国用。
29.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培育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吸引集聚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力争新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家。培育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力争创建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1家。
八、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能级
30.加大惠企政策供给宣贯。积极谋划工业发展政策包,加强惠企政策兑现落实,努力为中小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持续畅通企业诉求“直通车”,开展政策宣贯活动,扩大中小企业政策知晓面。全年市县举办各类“一起益企”宣贯活动50场以上。
31.建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修订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统筹推进国家、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认定,年内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2万家次以上。组织参加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做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等工作,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小企业服务商大会,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32.着力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推广应用,力争新增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1项,山东省先进中小企业5家,树立企业发展示范标杆,细致入微做好企业家服务,切实提高企业家荣誉感和认同感。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专项行动,强服务券管理使用和政策评估,推更多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水平。
33.深入促进产融对接合作。深化政银企对接,畅通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和金融机构多联直通对接渠道,瞄准各产业链条深化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依托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山东专精特新专板”,抓实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和上市梯度培育工作。持续健全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全年为2000余家中小企提供转(续)贷120亿元以上。
九、强化行业综合治理水平
34.健全政策法规保障。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严守不得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要求,研究完善法律顾问管理、行政复议答复和应诉等多项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有关制度“立改废”,有效释放法规制度助推行业发展的力量。
35.抓好关键领域监督管理。严格做好禁化武履约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际视察。扎实开展民爆行业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改。切实加强无线电管理,做好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强化食盐专营管理,确保食盐供给安全。
36.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市县乡信息直通、重大灾害救援工程物资调度等机制,动态完善更新抗灾减灾物资生产企业目录,做好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等产品生产供应,坚决保障极端情况下产业和经济安全。抓好防疫重点物资常态化生产保供工作。
37.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各方安全责任,确保生产安全。抓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落实化工项目准入,强化化工安全科技支撑,加强园区安全管理,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夯实化工园区安全基础,持续优化并用好6个园区的智能化管控平台。
十、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
38.切实强化政治能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原理,搞清学理,悟透真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开展党员信教排查和反邪教教育。做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注重发挥联络统战优势,配合做好党外干部工作,引导发挥积极作用。健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口联系工作机制。
39.抓牢平安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做好重大敏感节点维稳安保工作,对本领域内风险隐患及各类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建立风险隐患台账、重点人员台账并实时进行更新,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扎实开展好反邪教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维意识,规范用法执法,保障行政行为沿着法治轨道运行。立足服务企业,聚焦“一次办好”,推进法治宣传,创新普法工作模式,推动普法工作纵深发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40.加强基层标准化建设。提升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互促,充分发挥工信系统党组织作用,认真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个服务”专项行动,擦亮“工信联万企服务高质量”工信党建品牌。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强化党员的身份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责任使命感。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41.提升干部素质能力。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的要求,坚持专业、精深、时尚,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集中开展“干部队伍专业能力锻造工程”,拓展灵活多样的模式途径,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获取先进理念,接触前沿知识,运用专业思维和专业方法,提升辩证分析和准确判断能力,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谋划更多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具体抓手,努力打造适应先进工业强市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42.守住清正廉洁底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方位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规矩办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政治清明、为民清廉、干部清正、文化清朗、生态清新”的清廉机关,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内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