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1438304390/xxhwyh/2021-0000037  发布机构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19-12-22  发布日期  2019-12-22
 主题分类  其他  有效性  生效中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要点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要点

2019-12-22   作者: 点击数:  

2020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制造业强市建设“一个目标”,围绕智能化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企业家培训提升素质能力“两大提升”,坚持亩产效益评价、运行监测分析、企业纾困解难“三个抓手”,加快推进产业五年倍增、企业质效双升、园区集群集聚、招引项目落地等“四项工作”,坚决压减低端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打造临沂工业新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取得新进展,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稳步提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持续壮大,安全、环保、节能水平有新提升。

一、狠抓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内生动力

(1)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临沂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实施意见》,以食品、木业、冶金、化工、机械、建材、医药、纺织等传统制造业为重点,从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三个层次,细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推动形成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2020年全市计划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00个以上,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30亿元以上、增长10%左右。

(2)坚持重点项目示范带动。通过县区推荐、实地查看等方式,筛选确定100个市级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示范推进。对市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入库归档、按月调度,进一步抓好对重点项目的检查和督导,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3)加强技改项目跟踪服务。组织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专题对接活动,针对企业在智能化技术改造方面的需求,采用主旨报告、专题对接、现场考察、专家咨询的系统化模式,实现企业需求的精准突破。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中央及省资金重点支持领域,提前做好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的盘子,激发企业技改创新活力。选取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先进企业,交流经验,培树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行业对标赶超。

(4)加快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围绕重点行业打造一批绿色制造示范标杆企业,争取新增绿色工厂3家、绿色产品1个。推进10个县区的“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抓好废钢铁、建筑垃圾等行业准入规范条件的申报工作,加强已公告再生资源规范企业事中事后监管。

二、狠抓十优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5)完善专班工作机制。抓好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化工、信息通讯技术4个专班统筹协调,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制度。聚焦实施重点项目,每个专班建立全市在建、拟建项目台账,加大跟踪协调服务、对接资源、推进落实。

(6)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现有装备生产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嫁接应用,支持企业研发高新技术装备。做好首台(套)项目立项、智能制造“1+N”带动提升项目推荐工作,对已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的项目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减免税工作进行跟踪服务。

(7)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高端金属材料、磁性材料、陶瓷碳化硅等领域骨干企业,加快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构建“镍铁—不锈钢—不锈钢制品加工”全产业链条。

(8)巩固提升高端化工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以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等为方向,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9)培育信息通讯技术产业。依托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郯城高科技电子产业园,支持现有电子元器件企业向终端产品发展,推动形成上下游配套、集中完整的产业链;依托中印软件园、龙湖软件园、应用科学城,支持拓普网络、阿帕网络、六牛科技等发展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服务外包和各类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突出5G基站建设和应用场景培育,实现主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覆盖,打造一批 5G 行业应用示范标杆项目。

(10)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落实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依托鲁酒品牌提升工程,推动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试点申报工作,引导医药企业在新药开发、技术引进、投资并购等方面交流合作。全面推进轻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加快轻纺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狠抓低端产能压减,推动重点产业调整优化

(11)推进钢铁、焦化、建陶产业优化布局。按照以钢定焦、钢焦联动的工作思路,围绕钢铁、焦化产能指标缺口,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支持临港区域钢焦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临港精品钢基地;指导罗庄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建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年底前完成现有建陶企业整治提升或退城入园。

(12)推进铸造、板材产业改造提升。规范铸造、板材行业准入及整治提升标准,年内退出210万立方米板材产能,30%以上的板材、铸造企业完成改造提升。

(13)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对标国内外先进化工园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进区入园,入园率达到45%以上。加强园区考核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设智慧园区,以信息化应用提高园区安全环保水平。加速整改园区突出问题,6月底前,全面完成化工园区及周边的20个村庄、2个学校敏感点的搬迁任务。

(14)加强化工行业规范治理。对列入首批关闭退出名单的82家化工生产企业、15家危化品仓储经营企业,到期未整改达标的予以关闭退出;年内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中小型危化品企业的搬迁改造。

(15)推进化肥企业转型发展。加快煤气洁净化技术改造,压减合成氨产能22万吨。

(16)推进氯碱行业节能减耗。做好氯碱生产企业能耗审核工作,倒逼企业改造提升。

(17)推进轮胎企业提档升级。做好斜交胎生产企业综合评价工作,进行分类压减,列出不合规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压缩清单,依法关停退出违规项目,研究制定推进轮胎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四、狠抓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8)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度,培育3家左右市级制造业研发中心,争取备案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争取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300项以上。修订完善“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做好新一批研发中心认定和推荐工作。

(19)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梳理我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需求,引导产学研联合攻关,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年内推荐6项以上重大产学研合作优秀成果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争取入选1-2人。

(20)加快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做好工业设计中心培育,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对接中德工业设计中心,促进交流合作,提升我市高端不锈钢价值链。年内储备候选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争创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家。

五、狠抓产业生态优化,激发集聚融合发展效能

(21)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坚持“龙头建链、骨干壮链、配套补链、赋能强链”,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化工、信息通讯技术等提升产业链水平,争取每个县区重点发展2-3个特色主导产业,每个产业打造2-3个特色明显、核心突出、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建立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紧密联结机制,打造一批高端制造业基地,力争“十优”工业产业产值五年翻一番。

(22)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紧密对接“十优”产业空间布局,围绕“两圈一港多轴”产业格局,依托本地企业,注重产业延链招引,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作为发展重点,引导各县区主攻2-3个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郯城高科技电子产业园、“沂蒙云谷”智慧产业园、临港精品钢基地等创新集聚区,全力推动人才、资金、项目向创新集聚区汇集。

(23)推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创新智能制造新模式,争取5家以上企业列入省“现代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完成8家以上企业贯标融合试点。

(24)深入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十百千”工程,三年内培育10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示范项目,推动100家工业企业实现核心业务信息化、数字化和云端迁移,1000家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系统上云,努力建成省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25)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鼓励支持企业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申报年度军民融合发展资金,引进承接军工集团项目,参与编制“十四五” 军民融合发展规划。

(26)推动重点行业安全发展。鼓励和支持民爆企业重组整合,向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动建立全省民爆行业稳定有序的市场秩序。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行动,强化监控化学品企业基础管理,做好接受国际禁化武组织视察的准备工作。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设备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27)加强食盐行业专营管理。加大食盐专营领域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开展食盐专营监管专题培训,出台《临沂市食盐供应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

(28)加大无线电管理力度。做好授权范围内的无线电管理工作,确保良好的无线电通信秩序。扎实开展航空、铁路相关无线电频率保护行动,集中打击治理非法设台专项行动,确保广播电视、航空导航、卫星通信等无线电业务正常运行。统筹做好各项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防范打击无线电作弊等工作,确保良好的无线电秩序。

六、狠抓创新创业服务,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

(29)加快培育雁阵企业集群。实施骨干企业三年培植计划,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分类施策、要素保障等措施,扩大亿元级企业群体,全年过亿元企业800家;推动“小升规”,培育一批在全省领先的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单项冠军和行业隐形冠军,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四新”企业100家以上,努力形成头雁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微企业快速提升跟进的雁阵企业集群。

(30)强化企业质量品牌建设。引进专业机构对我市企业质量体系建设情况、品牌培育规划进行诊断服务,争取诊断企业40家以上。分层次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质量标杆、示范企业等质量品牌,年内争取入选省级质量标杆2家,鼓励鲁南制药争创国家质量标杆。加大对工业企业品牌宣传力度,优先推荐省级以上品牌企业在“好品山东”平台上进行推介宣传。

(31)抓好涉企政策贯彻落实。积极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认真落实省支持民营经济35条、实体经济45条和市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15条意见,建立预防新增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长效机制,健全“企业生产宁静日”、“非请勿扰”、“白名单”等工作机制。继续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扩大涉企政策知晓率,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

七、狠抓资源要素保障,破解产业发展空间瓶颈

(32)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探索开展“亩产效益领跑者行动”和“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企业提升行动”,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健全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体系,推动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转移,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低端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出清,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新动能腾挪发展空间,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到7.5万元/亩以上。

(33)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和民企接班人培养工程,运用好沂蒙企业大讲堂、高点对标考察、高校培训班和EMBA总裁班等培训平台,细分领域、细化行业、精准培训,优先面向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重点侧重新一代青年企业家和企业二代接班人,兼顾业务部门负责人,选拔50名优秀青年企业家接受省“导师制”培养,推荐1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锻炼,实现年内培训2000人次以上。

八、狠抓体制机制完善,加强工业运行调度

(34)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发挥好工业运行指挥部办公室作用,完善工业运行监测系统,坚持月调度月分析,组织好200户重点工业企业每月上报信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重点关注工业用电量、工业税收等重要指标,保生产、保运行,促进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35)主动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市服务企业办公室职责,推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至少一月一次进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和诉求,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点、赌点、痛点问题。

九、狠抓前瞻科学谋划,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

(36)编制工业总体规划。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十四五”全市制造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7)注重规划协同衔接。积极与国家、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规划对标对表、搞好衔接,确保与上级规划协调一致。坚持“开门”编规划,积极邀请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等参与规划编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