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临沂市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行动方案(2023—2024年)》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重点产业链群提质增效,制定2024年“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实施“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即:围绕10条标志性产业链,整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商会协会等对接资源,推动大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合作持续挖潜、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资源,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全年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00场以上,促成各类合作成果600项以上,服务各类市场主体1万家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聚焦“链群”
一是推动重点产业链“建强补延”。坚持以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为抓手,搭建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协作平台,全年举办市级重点产业链对接活动10场以上,推动链主、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围绕采购订单、产品配套、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开展精准对接交流,更好促进“以大带小、以小补大”。在标志性产业链之外,谋划开展更多细分领域的对接活动,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卡位入链”。
二是推动重点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依托5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家市级优势产业集群,组织开展产品配套、协同创新、产业协作、人才培育、跨境协同等主题的产业集群对接交流活动,促进集群内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国际交流(贸易)链高效互联互通,全面提升集群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共用能力。按照“集中、开放、共享”思路,鼓励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动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支持集群建设共享实验室、小试中试车间、海外展示平台等共享设施,探索打造融通创新共同体模式。全年实现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市级优势产业集群对接活动全覆盖。
(二)聚能“资源协同”
一是科技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机制,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和链主、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走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对接、技术人才需求交流、专题专项培训等互动活动,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创新联合体,聚合各类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金融资源。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各环节合理布局资金链,结合“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专项活动,强化银行信贷、基金投资、担保保险、上市培育、产融合作等协同效应,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大企业支持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
三是平台资源。依托市县二级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组织发动中小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各类活动,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广度深度,强化中心、平台、基地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完善常态化服务机制。
四是协会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系企业广泛、业务能力专业、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围绕“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进一步集聚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有效开展供需对接、双招双引、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活动。
五是市场资源。支持优质企业卡位入链,提高市域产业链配套能力。鼓励广大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产业链企业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聚力“线上线下”
一是组织线下对接。深入沟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合作意愿,广泛征集“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资源,积极服务链主企业个性化需求,针对行业特点积极组织金融、科研等产业链服务机构参加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活动结束后,及时跟踪推进签约项目、合作意向落地,确保活动效果。
二是完善线上平台。积极发动我市企业利用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活动专区”,及时发布需求,推动产能、采购、库存、物流等数据协同共享,促进区域产业联动、优势互补。鼓励我市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参与融链固链供需对接活动,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方面,发挥平台优势,服务广大中小企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上下联动、横向互联,建立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协同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沟通协作,高效统筹资源配置,高质量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系列活动,确保对接交流活动有部署、有组织、有成效。
(二)做好活动组织。积极融合上下游供需、技术、金融、数字赋能、国际贸易等各类要素资源,归纳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集群发展痛点、难点,邀请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投融资机构、数字化服务机构等积极参与,汇聚多方优质服务资源,逐步解决上下游配套难、科技成果转化难、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形成有利于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督导机制。各县区、各公共服务机构、各行业协会积极做好对接交流活动服务保障,丰富活动组织形式,及时上报活动成果,持续跟踪推进落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及时归纳整理,发现问题不足、推广经验典型、定期督导通报,对活动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对接活动取得务实成效。
附件:1、“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操作指南
2、优质中小企业参加对接活动报名表
3、主管部门推荐优质中小企业名单
4、活动跟踪服务反馈情况表
附件
“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操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临沂市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行动方案(2023—2024年)》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推动“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进一步走深走实,我们起草了本指南。
一、组织流程
(一)选定意向对接龙头企业
1.选定重点产业链或重点特色产业集群。根据各地产业布局和产业链、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情况,明确对接活动要聚焦的重点产业链或重点特色产业集群。
2.发动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县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主动与区域内重点产业链或重点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对接,阐明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动员企业积极参与。
3.选择融通意愿强的龙头企业。与有意愿举办专场对接活动的龙头企业进行深入沟通,明确具体举办形式,确定重点对接内容,拟定时间安排计划。
(二)确定龙头企业对接事项
相关龙头企业从集团层面,发动主营业务相关的各板块或分公司,围绕采购订单、产品配套、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梳理出对接合作需求,进一步细化深化具体对接事项。
(三)征集优质中小企业对接需求
围绕龙头企业意向对接事项,各县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发动组织区域内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中小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产品和技术,报送拟对接的大企业需求事项,整理形成拟参与对接活动的中小企业名单。
(四)开展双向供需匹配
1.对征集到的优质中小企业基本信息、对接事项信息开展合规性审查与预研工作。
2.经整理筛选、需求确认和专家审核,根据企业资质实力、合作意愿以及能力匹配程度,确定预对接的优质中小企业名单,并发送至相关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组织审核评价,确定拟对接的优质中小企业名单。
3.逐一联系经龙头企业审核确定的拟对接优质中小企业,沟通具体合作意向,确认合作意愿,邀请参加路演和产品展示等,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至相关龙头企业。
4.印发活动通知及日程安排,指导龙头企业与优质中小企业就对接事项进行研究和准备;确定活动现场拟路演企业、拟对接的重点产品或技术项目。
5.汇聚各方优质服务资源,融入产研合作、产融合作、产销合作等元素,邀请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投融资机构、数字化服务机构等参与对接活动。
(五)组织线上或线下对接活动
1.龙头企业需求发布。重点产业链或重点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分享企业发展理念和思路,提出产品使用方向和技术合作需求,发布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邀请优质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精准配套等。
2.优质中小企业精准匹配。参与对接活动的优质中小企业从基本情况、技术实力、能力匹配等方面进行自我推荐,相关龙头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点评交流。
3.推动对接合作。龙头企业与优质中小企业积极沟通交流,对具体事项展开深入讨论,推动达成合作意向。
(六)事后跟踪反馈
1.对开展的对接活动及时事后跟踪,组织填报对接活动跟踪服务反馈情况表,主动服务后期合作对接事宜,做到一月一调度。
2.对重点合作事项安排专人跟进,及时发现解决对接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3.持续完善企业信息库、需求事项库,逐步形成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好的供需对接项目库。
二、注意事项
(一)活动筹备阶段。与供需双方一一明确并细化具体事项;遴选参会企业最终名单并及时更新。龙头企业重点安排来自研发、市场、生产等一线部门人员参会。
(二)项目路演环节。参加路演的优质中小企业需提前准备好产品或服务推介PPT,并提前彩排。
(三)正式对接环节。成立专家小组,对大中小企业两方能力匹配情况、项目前景情况进行客观评估,给予中肯建议。安排记录大中小企业在对接洽谈环节达成的各类合作意向,便于开展后续跟踪服务工作。设置洽谈沟通区,企业可以随时面对面交流。
(四)其他方面。为保障交流和对接效果,建议龙头企业参会人员以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优质中小企业参会人员以高层管理人员为主。
附件2
优质中小企业参加对接活动报名表
(参考式样)
企业名称 |
|
参会人员 |
|
职务 |
|
电 话 |
|
邮箱 |
|
企业 简介 |
1.公司位于**市**县(区),于**年成立,注册资本金**亿元,主要从事**(行业领域),是**企业(企业类型,如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2023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税**亿元。 2.主导产品是**(列举2-3个重点产品),产品技术水平**(如,国内先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际领先等),市场占有率分别是**%,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荣获**奖项(如,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 |
对接 事项 |
1.拟对接龙头企业的需求事项。 2.可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支撑的能力情况。如可制造或研发**产品,技术参数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