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临沂市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
今年来,全市深入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赋临沂”智改数转深度行等专项行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赋能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分类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水平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共开展“工赋临沂”系列活动10场,梯次诊断评估企业820家,带动530家企业开展梯次智改数转,累计获批省级“晨星工厂”105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6家,累计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75家、居全省第4位。据省两化融合评测中心报告显示,我市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4.3%,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6位。
(二)细分行业改造提升稳步推进
编制化工、木业等特色细分行业智改数转指南,征集发布20个“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先试用再购买”尝鲜模式,引导企业“智改数转”。征集115个模式创新、成效显著、易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并已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35个案例详情,充分展示企业转型需求、解决方案和转型成效,总点击率超1万,形成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平台赋能作用逐步增强
按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思路,围绕重点行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积极打造集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于一体的行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平台赋能。先后培育新明辉等1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临工工程机械、新明辉劳保用品入选省“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名单。
(四)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以获批“千兆城市”为契机,加快5G和千兆光网部署应用,全市累计开通5G基站超2万个,建设数量居全省第3位,重点区域5G信号实现全覆盖;全面部署千兆宽带网络,实施城域网交换机等设备更新换代,城区、乡镇和工业园区全面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
二、下步工作措施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民盟临沂市委的意见建议,围绕“千亿千企千兆”工作目标,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赋能产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十百千万”工程,通过政策引着改、培训教着改、平台帮着改、诊断促着改、链主领着改、样本照着改等6条路径,分类梯次推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积极构建“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晨星工厂”新模式。一是支持龙头企业从车间、工厂、企业三个层面,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以木业、食品等细分行业为突破,打造一批“看样学样”示范企业;遴选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场景,开展涵盖15个县区、1000家企业的“工赋临沂”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智能化诊断,解决企业“不敢转”问题。2025年底,力争培育省级“晨星工厂”、智能工厂(数字车间)400家、“产业大脑”2-3家。二是推动链主企业立足行业知识沉淀和工业基因,搭建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链式”转型,支持软件企业立足信息技术优势和互联网基因,建设行业级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实施“微整形”“轻改造”,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和试错成本;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按照“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模式,解决企业“不能转”问题。2025年底,力争贯标企业达400家,上云工业企业突破4000家。三是构建“智改数转”服务支撑体系,培育一批本土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打造适配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和产品,为广大中小企业精准靶向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开展数字专员、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帮助企业依托自身人才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域“土”专家,解决企业“不会转”问题。每年遴选10家优秀服务商、100家数字化改造标杆,带动100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力争3年内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98%。四是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持续推动“千项技改、千企提质”,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先进研发、检测设备购置费用,按照不超过贴息贷款或设备10%的比例按规定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同时获评市级重大技术改造标杆项目的,技改设备奖补上限相应提高。调动企业转改的积极性,让企业看到政府支持鼓励转改的决心,解决企业“不愿转”问题
(二)加强企业人才引育留用
一是全面提升管理人才素质。对木业、冶金、食品等优势产业和制造业领航、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等优质企业负责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培训,每年分产业、分专题举办10期以上高点对标、沂蒙商学堂、高校总裁班等能力提升活动。实行青年企业家培育“导师制”,每年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接受导师制培养,促进年轻一代企业家健康成长。二是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全面落实“1+N”系列人才政策,设立事业单位招聘“企业人才”专项和国有企业人才引进“民企专项”,用事业编制和国有企业员额与民营企业共同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大力支持到市外创新资源富集城市建设离岸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研发机构等“人才飞地”,对经认定的”人才飞地”,市财政分别给予离岸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最高200万元,研发机构最高100万元补助资金。“人才飞地”全职引进的博士、硕士及专业技术人才、本科毕业生等享受我市引进人才同等政策,不受户籍所在地、参保地等限制。深化提升“揭榜挂帅”引才机制,面向社会发布紧缺技术人才需求目录,对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三是全方位培育高技能人才。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职业院校学科设置,加快建设与十大产业相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力争2年内省级以上公共实训基地达到10家以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企业推行“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现代新型学徒制和在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20个以上,每所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建设产业学院6个以上,每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人。组织开展“送教进企”活动,帮助企业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每年培训1.2万人次以上。
(三)持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深入开展双千兆建设,2024年建设5G基站3500个,累计建设运营超2.3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进千兆宽带升级,力争城区及乡镇千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速工业互联网规模化运用,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企业与数字服务企业高效联接,形成“5G+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建促用、以用带建”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提高工业互联网互通能力,对新建设运营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按规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到2024年,力争培育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家,建设运营二级节点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