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育“专精特新”,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工信局按照任刚书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容提质,为“先进工业强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小巨人”企业50家,较2021年增长3.6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61家,较2021年增长12.3倍。
一、前期工作
(一)聚焦梯度培育,构建“金字塔式”成长梯队。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文件要求,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为抓手,不断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2022年印发《临沂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2022年-2026年)》的基础上,制定《临沂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挖潜强基”工作方案》,通过“全面摸底建台账”、“精准画像贴标签”、“一企一策抓提升”三步走工作方法,摸清培育“底盘”、做大培育“基数”、推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2024年以来,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3家,认定数量居全省第三位;12家企业进入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二)聚焦产业需求,打造高素质“专精特新”人才队伍。坚持以激发企业引才内生动力为统揽,切实增强“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意识和引才动力,不断提升人才“引、育、留、用”能力。在产业领军人才培育上,按照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重点产业链提升要求,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引领创新跨越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2023年以来,9名“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列入工信部人才计划工程,10名“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列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在企业家能力提升上,构建全方位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紧盯企业家创新能力“短板”,按照分类培养、注重实效原则,组织参加重点商学院EMBA培训,策划举办总裁培训班、沂蒙企业大讲堂、高点对标等创新型人才培训活动。2023年以来,53名“专精特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EMBA、MBA等学历提升培训,举办企业创新型人才培训活动15期,培训“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人才982人次。
(三)聚焦平台建设,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沃土。在特色创新载体培育上,结合县区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县区政府、龙头骨干企业、公益性服务组织、市场化服务机构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集聚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迈进。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6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3家。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积极推动现有“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平台升级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持续增强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定期组织“专精特新”企业提报技术需求清单和发布创新成果清单,推动供需双向“揭榜”。2023年以来,全市新建设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平台43家,27家“专精特新”企业列入省工信厅“揭榜挂帅”清单。
(四)聚力“最优生态”,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活力。在政策宣贯上,积极做好省政府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全市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等系列惠企政策宣传解读、配套实施细则制定和向上争取落实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场宣贯·一起益企”活动,建立市、县区、镇街3级政策宣贯体系,2023年以来,市工信局牵头组织宣讲活动29次,各县区开展宣讲活动137次,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在政企沟通上,设立“亲清会客厅”和24小时企业家服务热线,听取企业问题诉求,对重大事项及时联系市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会商。面向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分批次、分产业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项目申报、人才、融资等方面堵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赴平邑县、莒南县、郯城县举办企业家座谈会3期,21名“专精特新”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
二、下步打算
一是持续壮大“专精特新”群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4〕43号),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招引补短板、强弱项、产业带动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年市县分层分级建立培育库,县区按照规上企业10%比例建立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市级每年建立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对培育库企业通过“精准画像贴标签”、“一企一策抓提升”,推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培育库企业集聚。
二是引导“专精特新”链式发展。深化“链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协同机制,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产业纽带、聚集孵化、上下游配套、分工协作、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将“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培育企业围绕高端不锈钢深加工、工程机械、农机装备、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和医疗装备、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强产业链重点产品和技术创新迭代,每年开展80场以上“十链千企”对接活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供应链合作等方面加强融通协作。
三是实施“专精特新”科技攻关。支持“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一企一技术”中心,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学家团队与“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定期组织开展“专利服务进百企”活动,重点从搭建专利申请和需求项目库、支持企业核心技术专利快速获权、推动专利价值再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面向“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常态化征集科技计划项目需求,以“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开展产业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需求。力争到2026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00家以上,新认定I类专利300项以上。
四是推动“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积极引导企业以节能降碳和智能化升级为方向,大力推动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按照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组织优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评测,明确自身数字化水平、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征集严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免费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和培训,通过标杆引领、样本引路、平台赋能等方式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6年,在“专精特新”企业中打造“晨星工厂”、智能工厂15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80个以上。
五是加强“专精特新”人才支撑。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水平,持续开展沂蒙商学堂、沂蒙企业大讲堂、高校总裁班等观摩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专精特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EMBA等学历提升培训。推行“揭榜挂帅”引才机制,鼓励“专精特新”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方式,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项目创新团队。力争到2026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新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15人以上,新引进市级以上重点人才100人以上,破解技术难题和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
六是提升“专精特新”融资能力。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开展“银专对接”活动,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行无抵押担保。探索将“专精特新”企业人力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情况综合纳入授信额度评审参考范围,创建更多“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
七是优化“专精特新”发展环境。建立联系帮扶“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每家“专精特新”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在每年至少进行2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通过联合“热线·首发”电话收集,推广二维码、邮箱直报等方式,全面收集“专精特新”企业诉求清单;完善以企业评价为依据的诉求办结销号流程,保障各类发展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