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069号建议的答复
罗公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市政府与重点企业需求定期沟通机制的建议》收悉,市工信局会同有关承办单位,结合职能,办理情况如下:
一、前期工作
(一)健全制度体系,夯实常态化沟通根基。一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持续深化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优化“1位市级领导+ 1个市直部门+ 2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包扶模式,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入重点联系范围。二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关于市级领导包扶重点工业企业的通知》,市级领导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带头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起草了《反对不按规则办事行为承诺书》,选取2个县区开展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清廉民企建设“指导清单”试点。
(二)创新互动平台,提振重点企业发展信心。一是优化24小时服务热线体系。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信服务专线资源,建立“接诉即办、分类处置、限时办结”机制,针对企业紧急诉求实行“1小时响应、24小时反馈”。二是开发“临沂工信”微信公众号“沂起学政策”专栏,发布政策解读120余条,同时推广“智改数转”线上诊断工具,为企业提供“零风险”数字化改造方案。2025年计划推动95%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评估,培育10家以上标杆企业。
(三)强化服务效能,推动企业诉求高效解决。构建全周期问题解决机制,建立“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估”闭环管理体系,组建由工信、发改、财政等部门组成的“企业服务专班”,对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攻坚。例如,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题,联合金融监管部门推出“技改贷”“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产品,2025年上半年为127家企业提供低息贷款18.6亿元。
二、下步打算
(一)强化精准服务。龙头企业“定制化”服务,为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制定“一对一”沟通方案,由局领导牵头组建服务专班,每年至少开展1次深度走访调研,重点解决跨区域要素调配、重大项目审批等问题。
(二)深化企业培育。对中小企业“滴灌式”培育,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政策辅导员+技术顾问+市场专员”服务团队,每季度举办“成长沙龙”,围绕数字化转型、专利申报等主题开展定制化培训,全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0家以上。
(三)强化政策精度。深化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建立“政策预研政企共商”机制:在制定涉企政策前,邀请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参与征求意见,通过专题座谈会、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建议,确保政策贴合企业实际需求。
(四)创新机制模式。推动落实重点民营企业领导包扶制度,完善常态化驻企联络员机制,健全“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调度、办结销号、反馈评价”闭环式企业问题解决机制,帮助民营企业开足马力达产达效;搞好金融服务,对银企对接会签约贷款资金跟进落实,用好融资担保降费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