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索 引 号  1438304390/xxhwyh/2025-0000096  发布机构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5-08-14  发布日期  2025-08-14
 主题分类  其他  有效性  生效中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298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298号建议的答复

2025-08-14   作者: 点击数:  

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298号建议的答复


王宗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临沂市产业基础

临沂市人工智能产业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在核心产业与赋能产业方面均取得进展。核心产业涵盖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大安全、大融合领域,拥有深度数科、新明辉等5个大模型研发企业,华为大数据中心、财金大数据等4个大数据中心(企业),以及1个智算中心、1个大安全企业、3个工业智能机器人生产企业、2个智能无人机生产企业等。在赋能产业上,临沂市应用人工智能的重点企业达13家,广泛赋能钢铁、建材、机械等多个行业,已培育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36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6家、行业大模型4个、产业大脑4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2个。

从产业链优势环节来看,在配套特色产业园区方面,拥有沂蒙云谷、天河、环邦软磁等3个产业园。沂蒙云谷智慧产业园是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已成功招引60余家企业;天河产业园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其数据中心部署的设备能支撑超算、智算融合算力超过5000Pflops;环邦软磁材料产业园成为全球最大的剩余电流传感器生产工厂。在大模型应用上,培育了呆马・商贸物流、深度数科・票据、新明辉・劳保用品、永锋・钢铁等4个行业大模型,其中新明辉・劳保用品大模型和永锋・钢铁大模型获评山东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在提升行业效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开展的工作

(一)政策支持与规划引领

积极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市级层面,将人工智能产业纳入未来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领域,深入调研并筹备出台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布局、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二)产业园区建设与企业培育

依托现有产业园区,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如沂蒙云谷智慧产业园和天河产业园,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在企业培育方面,重点扶持山东新明辉、深度数科等龙头企业,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了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如源泉机械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如深度数科依托省级大数据实验室提升数据处理和模型研发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形成多个成功案例,如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改造。

(四)人才培养与引进

支持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临沂大学设立人工智能学院,为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台人才优惠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吸引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来临沂市创新创业。

(五)营商环境优化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一网通办”“容缺受理”等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企业创新成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下步打算

王宗岭代表,市工信局认真学习研究您的建议后认为,该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对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它精准地指出了当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根据您的人大建议,结合我局职能,确定了以下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联合市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深入调研分析我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人工智能产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引导资源向优势领域和关键环节集聚。探索与市财政局、金融办等合作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孵化培育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等方面。协同市税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税收优惠、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人工智能企业更大支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政策环境。

二是完善产业链条与提升创新能力。探索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聚焦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算法等“卡脖子” 技术,开展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金融、教育等更多行业深度融合,拓展应用场景,如在农业领域探索精准种植、智能灌溉,在金融领域发展智能风控、智能客服,在教育领域开发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制定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市场拓展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与加强人才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与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协同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搭建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专区,整合涉企服务事项,提高审批效率。联合市市场监管局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完善人才优惠政策,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四是推动国际合作与拓展市场。积极组织市内人工智能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学术会议和技术研讨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企业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发和技术引进。建立国际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动态、贸易政策等信息,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市场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拓展国际市场。

最后,感谢您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支持,期望您继续提出宝贵建议。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