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255号建议的答复
钱春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政府宏观管理打造产业集群、提高竞争优势的建议》收悉,市工信局会同有关承办单位,结合职能,办理情况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工业体系健全,集群经济发展良好。临沂市工业体系健全,拥有41个大类中的38个,207个中类中的161个。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698家,总产值达8687.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居全省第5,连续19个月居全省前5位;工业对GDP贡献率达到38.6%,居各行业之首;工业税收贡献达到37.7%,跃升为第一税源。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49家、全省第1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工业逐渐成为拉动临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按照“集中、开放、共享”思路,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和配套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完善特色产业集群专班机制,鼓励集群内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动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支持集群建设共享实验室、小试中试车间、海外展示平台等共享设施。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个。2024年,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二)融链固链强链,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落实“链长制”和产业专班“1+6”推进机制,制定“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方案,形成工程机械、木业板材、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其中过千亿产业有三个,2024年八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产值7514.2亿元,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648家,持续发挥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常态化开展融链固链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中小企业入链发展,全市各级开展产业链融链固链暨产销对接活动303场,线下参加企业11744家。高性能化工品制造产业形成了以复合肥、特种油、绿色抗氧剂、聚氨酯链条为主的产业链体系,高端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已构建“基础材料—零部件—功能化总成—智能化整机”的完整装备产业链条。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木作家居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工程装备集群获评“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临沂在新赛道提速、标志性产业链打造、集群化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三)强化转型升级,激发集群企业内生动力。工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9.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9%、连续4年平均增幅23.3%、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4%,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836个,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民间投资占比达到77%;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50个,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拉动全市工业税收增长14.2个百分点,19个项目申报省级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10个解决方案入选《2024年山东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解决方案清单》,“千企千项”技改工程能效凸显,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领军企业总量达到486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固定投资占比提高18%、增幅居全省第一,重点领域投资呈现“三极拉动”格局,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长37.6%居各行业首位,鲁南制药集团单厂区研发投入强度达6.3%、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迸发出强劲动能。
(四)突出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聚焦产业集群技术需求,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行动,2024年全市共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253项,其中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6项、中央引导地方资金项目8项,入选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8个。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在新型肥料、生物制造、现代食品等领域共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得益于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世界首条纯氢冶金中试线在临沂市成功运行,山东金微纳米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生产出纳米级微球材料的企业,益新矿业科技的高端电子级球形硅微粉产品实现国产替代,填补了山东高端硅基材料空白。
二、下步打算
(一)抓好企业培育。积极组织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借助各级“揭榜挂帅”制度势能,主动参与、积极承担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攻关突破,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创新力、引领力。同时围绕集群发展方向,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想方设法外引内育紧缺人才,塑造企业发展新优势。
(二)强化顶层设计。在产业布局上,定位中高端产品,优化升级产业链,重点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招引,加快技术改造和品牌创建,培育一批研发创新力强、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规划落实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遵循规划要求,严把项目入园门槛,着重抓好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核心指标,提升建设标准,促使集群产业聚集度更加高效。
(三)加强政策宣贯。一是开好宣贯会。完善市、县区、镇街三级工信部门政策宣贯体系,继续组织开展“百场宣贯、一起益企”活动,市级层面联合相关市直部门分产业、分规模、分类型制作惠企政策PPT,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政策宣讲。二是用好公众号。继续用好“临沂工信”微信公众号,在及时做好工信类政策发布基础上,扩大宣传范围,对集群企业关注融资、人才、科技类政策及时进行发布。三是推广“沂i企”。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和市行政审批局做好“山东省政策兑现平台”和“沂i企”惠企政策平台宣传推广,将“沂i企”平台作为政策发布的“首要”渠道、“必要”渠道,将各类惠企政策统一纳入“沂i企”平台管理发布,真正实现从部门被动推送向企业主动查询转变。
(四)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聚焦机械、冶金、食品等领域,优先在集群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瞪羚企业建设,支持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单独或联合组建创新平台,快速提升集群项目承接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争取产品创新突破,提高产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
(五)抓好人才队伍,助力经营管理提升。一方面,加强引才。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临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N”系列人才新政,围绕优质集群企业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引导企业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关键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强化育才。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结合规上企业培植壮大、新生代企业家成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团队建设,利用沂蒙商学堂、沂蒙企业大讲堂等各类培训载体,积极策划举办系列对标考察、观摩学习和培训活动。
(六)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市政金企融资对接服务产业集群工作专班作用,定期分行业领域组织专题银企对接会;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加快上市挂牌步伐;聚合金融资源,为我市各大产业集群工作专班各配套有1名顶尖产业分析师、2支投行团队、3家银行机构组成的产业链金融辅导队,为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和助企纾困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