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第A20250186号建议的答复
王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振全市制造业新增长点的建议》收悉,关于您提出的提高惠企政策普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建议对提振全市制造业新增长点有重要参考意义。前期,市工信局会同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认真研究,根据工作职能,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惠企政策,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在政策供给上,制定出台《临沂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从企业数转智改、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人才引育留用、市场开拓等9大方面,明确26条支持政策,助力我市工业企业转型跨越发展。在政策宣贯上,开展“百场宣贯·一起益企”活动,建立了市、县区、镇街3级政策宣贯体系,已开展宣讲活动90余次,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在政策归集上,积极配合市惠企政策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做好“沂i企”平台政策归集发布工作,确保政策发布10日内完成平台上线,已上传新政策26条。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挖潜强基”行动,推动全市中小企业扩量提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49家、全省第1位,其中新招引项目纳统119家,“小升规”730家;全市过亿元企业达到1648家、较上年增加162家。在财政惠企资金方面,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和20万元。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抓订单、提份额,对参加市级主办展会的展位费给予最高70%补贴,对参加推荐类和其他自选境外展会给予最高50%补贴。2024年,共落实八大惠企政策资金13.4亿元,为市场经营主体减税降费86.8亿元。同时,创新资金拨付模式。在科技、工业、商城等3个领域探索惠企资金“直通车”拨付模式,由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在项目评审后,直接将资金拨付至相关企业,让惠企政策资金第一时间直达企业,确保各项政策发挥实效,让企业真正享受政策红利。2024年,全市共拨付市级惠企资金2.14亿元,惠及企业超1200家。
二、聚焦链式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深入落实“链长制”和产业专班“1+6”推进机制,制定“十链千企”融链固链行动方案,全市各级共开展融链固链活动269场,线下参加企业9309家,达成586项合作意向协议,金额62.1亿元。引导中小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发展,常态化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八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7514.2亿元,持续发挥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市工信局被工信部、人社部表彰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木作家居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工程装备集群获评“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三、聚焦技改升级,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实施“千企千项”技改行动,强化“1234”重点项目引领作用(即100个省技改导向目录项目、200个固投“十条线”重点项目、300个市级重点项目、400个过亿元技改项目),带动全市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召开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现场会、技术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查摆分析技改投资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推进项目建设。2024年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达到1449个,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增长14.9%,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2024年,舜天化工、恒泰纺织等2个项目共获得省级“技改专项贷”贴息资金193.05万元;11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争取资金1.59亿元;39个项目获得省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项目,数量居全省第4位,奖补金额2809万元,居全省第3位;金蒙新材料获省股权投资2000万元。
四、聚焦要素保障,提升服务工业能力
开展领导帮扶企业活动,指导各县区建立产值过亿元企业工作台账,确保每家企业都有1名领导干部帮扶,印发《全市骨干企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以问题“县区收集、部门专班办理”为架构,以“企业说好”为评判依据,细化问题收集、分办、调度、评价等环节流程,统筹各县区、各产业专班、各市直部门力量,制定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26条支持政策,开展宣讲活动104次,2024年全年共收集578个问题、解决511个。积极推动政银企对接,累计为企业提供转(续)贷5001笔、415.21亿元,持续畅通重点项目、企业融资渠道。组织举办护航“专精特新”跨境经贸高质量发展政策推介会,精准助力全市60余家企业培育跨境经贸发展新动能。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16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连续两年居全省前4位,5人入选省级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人才支撑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成效不断显现。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实施“园区集约引领”行动,强化融链固链补链。指导县区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特色镇级工业园区,培育35个以上产业集群,争创省级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和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优化临沂精品钢基地,加快建设盛阳钛合金冷轧等6个项目,帮助30个企业(园区)争创省级绿色制造单位;全年举办300场以上重点产业产销对接交流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活动100场以上,抓好全链条进优突破。
二是实施“谋大育强攀登”行动,推进企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播种”和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力争年内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4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0家、瞪羚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对准单冠企业实现应纳尽纳,强化向上对接沟通,力争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15家。加强产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标准实施8项省级以上人才工程,新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15人次以上,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三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构建先进工业体系。高水平推进“千企千项”技改行动,2025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00个以上,新增智能控制系统5000套、机器人3000台,劳动生产率提高7个百分点;实施节能降碳项目200个以上,年节碳20万吨标煤;实施节水项目150个以上、年节水80万吨;加强废钢铁、再生铝、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分行业分领域组织120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更好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优质区域和优质企业集聚。
四是实施“精准服务提升”行动,完善企业服务机制。统筹全市帮扶力量,整合问题收集渠道,压实问题办理责任,落实《全市骨干企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举办“一起益企”惠企政策宣讲活动12场以上,全方位、多途径为企业解决问题诉求。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沟通联系,提供信息咨询、协同创新、“双招双引”等专业化服务,促进尊商重商氛围更加浓厚,企业发展环境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