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已按程序经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将规划成果内容予以公布。
《临沂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公示稿)
一、规划背景
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态,提升信息消费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等文件的相关要求,为科学地指导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建设,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和谐发展,提升信息消费水平,构建智慧和谐城市,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临沂市市辖区范围。通信局房、通信管道规划范围为临沂市中心城区范围;通信基站规划范围为市辖区范围。
规划年限: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3-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规划对象:本规划通信基础设施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部分。
有线部分主要为通信机房、通信管道、通信光缆、光缆交接箱、通信杆路;其中,通信机房又可分为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
无线部分主要为移动通信基站。
三、规划目标
(一)满足需求
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业。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部署,持续开展千兆城市创建行动,按千兆城市的建设要求,促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覆盖、应用普及和行业赋能。加快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独立组网规模部署,2025年实现城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道路连续覆盖,完成100%行政村覆盖。城区5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30%以上,城市家庭千兆网络覆盖80%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二)投资最优
通过合理规划、统一建设,实现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工程协调成本,提高投资效率。
(三)便于管理
通过合理的规划,使通信基础设施适应各区域的特点和功能布局。避免频繁报建和反复开挖,做到有序建设,可管可控。最终提供安全可靠、开放灵活、可扩展、可重新利用、充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宽带数字通信系统,高质量地满足区域快速发展的通信需求,提高城市竞争力,支撑本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绿色低碳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通过统一规划,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节约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减少重复建设,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利用率。
四、规划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依托现状,构建5G;深化应用,服务社会;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统一规范,有效监管;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五、规划方案
(一)通信机房
通信机房规划坚持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各类机房均按不少于3家运营商共用考虑,并考虑一定的冗余。
1、核心机房
为了符合4家通信运营商本地网络发展架构要求和建设思路要求,保证核心层网络的简洁性,本规划不新增核心局房。
2、汇聚机房
汇聚机房规划遵循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策略进行规划:
(1)对于新建区域,以运营商需求为依据,对机房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机房点位、占地、空间等需求均优先考虑多加运营商合设。
(2)对于已建成区域,根据运营商对于区域内机房的需求进行统筹规划;若机房空间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优先考虑对原有机房扩建(如加盖多层、扩租扩建等),其次,考虑择址建设,建设思路参考新建区域。
根据临沂市中心城区汇聚机房全覆盖需求和综合接入机房全覆盖需求,临沂市中心城区在现状43座汇聚机房的基础上,新增汇聚机房104座。中心城区以外重点补充现代物流城片区新增汇聚机房15座。汇聚机房的覆盖面积由13.8平方公里降至3平方公里。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3、接入机房
结合实际地块开发情况,一般不独立占地,设置在商业区域、公共设施建筑内和居民小区的设备间。
(二)通信管道
通信管道以城市道路规划为依据,以快速路、主干道构建管道骨架,由快速路、主干道向次干道辐射,再由次干道向支路传递,最终形成连通度、管道容量合理的管道网络。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考虑各运营商的发展需要,采用“同沟共井”模式,节约建设资金、节省地下空间。
临沂市通信管道规划遵循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策略进行规划:
1、对于新建区域,以运营商需求为依据,以管孔容量模型为参考,根据不同道路类型规划管孔容量。
2、已建成区域,对于未有管道资源覆盖的老城区、城中村,结合业务需求及缆线入地需求规划管孔容量;对于已有管道资源覆盖的区域,按照新建区域的方法测算管孔容量,核实校对与现网管道容量的差距,若需求容量大于现网容量,规划考虑按照需求容量建设管道,工程实施时应结合扩容工程的难易程度,决定是否实施扩容;已建设区域管道工程实施年份结合市政道路规划及旧城区改造时间综合考虑。
近期规划新建/扩容管道332.7公里;远期规划按照覆盖所有道路的规划建设思路,规划新建管道732.5公里;中心城区以外重点补充现代物流城片区新建管道278.6公里,其中近期141.1公里,远期137.5公里。
(三)通信基站
提出了基于5G技术的临沂市移动基站布局密度分区体系,同时兼顾了6G技术的发展方向,合理预测新增基站数量。
移动通信基站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移动通信基站宜采用小型化、隐蔽化的建设方案,应符合城市景观及市容、市貌要求,并与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和谐方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城市四线等规划控制线管控要求。
宏基站选址引导,优先利用周边行政办公、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稳定建筑物楼顶设置基站,其次利用城市绿化带、公园等区域设置基站。
土地未出让区:建议将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以基站点位为中心50米内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应遵照《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DB37/5057-2016)、《山东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同步设计移动通信基站基础设施。
已出让或建成区点位周边有足够公共绿地的:设置在公共绿地。
已出让或建成区点位周边无足够公共绿地的:建设方自购或租用房屋建设楼面站。
1、楼面站站址选择排序,优先级由高到低顺序为:利用原有塔桅、政府机构办公建筑、行政事业单位建筑、国企建筑、市政共用设施建筑、交通设施建筑、工业仓储建筑、商业办公建筑、酒店宾馆、新建居住建筑、现状居住建筑。
2、地面站站址选择顺序,优先级由高到低顺序为:沿城市道路绿化带、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分隔岛、城市公园广场、道路沿线的路灯和监控杆、其他用地内的开敞空间。
3、基站允许的偏移距离:本规划的基站站点仅为站点理论位置,实际勘察设计的基站位置可能会由于施工困难、选点困难、业主要求等情况变更,即因客观因素导致规划的基站站点无法落地,但是两者的位置偏差应该保持在与周边基站站间距的10%~15%以内,即规划基站站点的偏移距离不应大于基站覆盖半径的1/4;变更需事先征得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的同意,并上报规划建设主管部门。
至规划期末,临沂市新增宏基站数量为4559个,其中近期1754个,远期2805个。通信基站规划布局优先覆盖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重点热点区域。到2025年底,临沂市5G基站实现市域全面覆盖,为各区域、各行业、各场景提供信息通信支撑。
六、规划预期成效
临沂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后,有利于规范临沂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行为,推动解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选址难、建设难等问题。有助于加快通信基础设施部署效率和建设进度,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降低建设成本。规划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了网络质量,确保了通信网络的稳定覆盖。通过优化通信基础设施布局,提升了城市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推动临沂市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