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
工信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工信动态 >> 正文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林艳访谈:力争中上游 跑好中长跑 抓好工业能力突破年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日期:2025-04-14 浏览量:

市政府网站: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林艳。王局长,欢迎您的到来。

王林艳: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沟通交流。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市政府网站: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请问,作为工信部门,咱们是如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王林艳: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1中心+2平台+3模式+3活动”的创新赋能机制,加快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一是坚持“一核驱动”。以争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中心目标,梳理总结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做法,不断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临沂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做好数字化转型典型标杆项目和优秀服务商培育工作,稳步推进二级节点建设运营。截至目前,累计建设运营5G基站超2.25万个,居全省第3位,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全覆盖,千兆覆盖率98%以上;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填补我了市空白。

二是坚持“双侧协同”。围绕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着力在供需两侧搭建“数据驱动、算力支撑、模型赋能”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和服务商体系平台。供给侧聚焦服务提质增效,建立优秀服务商资源池,“一企一策”推动智改数转,持续将诊断量大质优的服务商纳入《临沂市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名录》。截至目前,重点培育了20家本土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授予“市级优秀(星级)服务商”称号。需求侧聚焦应用场景创新以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为支撑,积极构建“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打造服务产业精准、集群协同发展的核心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级“产业大脑”4个,分别为费县木业产业大脑、兰山区商贸物流产业大脑、沂河新区工程机械(装载机)产业大脑和兰山区劳保用品产业大脑。其中,费县木业产业大脑获评省级首批示范型“产业大脑”。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荐兰山区生物医药(原料药)、沂水县再生资源、莒南县粮油产业、沂河新区仪器仪表(水表)4个项目申报省级“产业大脑”称号,通过“一行业一大脑”,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集贷、集运、集采、集销、集产为一体的“产业大脑”,汇聚形成临沂工业大脑,打造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生态。

三是坚持“三位一体”。编制出台食品、机械等行业智改数转指南,征集发布“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推广“先试用再购买”尝鲜模式,塑造“点上标杆、线上示范、面上样板”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模式,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推动全域转型。重点打造100个“看样学样”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提炼100个模式新、易复制、好应用的行业示范场景,年底前争创100家晨星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编制印发《2025年度临沂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双百示范”案例集锦》,通过“临沂工信”“临沂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案例详情。

四是坚持“多元覆盖”。采取市县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以“工赋临沂·数智兴企”为主题,组织数字专员进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企业行”活动,对企业进行梯次智改数转评估,精准定制智改数转方案;针对尚未数字转型规上企业,开展“智改数转赋能行”活动,推动普及培训全覆盖;针对处于转型关键期规上企业,开展“数智融合深度行”活动,将“需求清单”转化为“实效清单”。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工赋临沂·数智兴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三行系列活动3场(临沭、罗庄、河东),提升培训企业380家,梯次评估诊断企业75家。

下一步,将继续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攻方向,通过市县一体、政企协三方联动、普及培训-评估诊断-深度应用多元赋能的方式,共同助力企业向“新”而行、以“智”提质,加快我市制造业持续向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5%,为先进工业强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市政府网站: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工业是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咱们工信部门是如何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林艳:近年来,市工信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部署,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市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色更足、质效更高。

一是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印发《关于提报2024年度绿色发展项目储备名单的通知》,建立绿色发展项目库,培育企业120家以上。推动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梯级培育创建工作,加快构建绿色生产方式,2024年,共评选认定市级绿色工厂47家、绿色工业园区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获评省级绿色工厂18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通过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我市工业企业涌现了一批绿色发展的典型。例如,临沭县金沂蒙前身为1975年成立的临沭县化肥厂,核心业务涵盖生物化工、有机化工、生态肥料,通过近年来的改造提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单位、国家级绿色工厂,总资产超70亿元。废弃物资源化方面,投资15亿元建设低碳循环示范项目,捕集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电子级碳酸甲乙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年减少原煤消耗超万吨,COD排放浓度降至50mg/L以下,醋酸乙酯产品获“制造业全国单项冠军”,国际市场占有率30%。工艺创新方面,采用木薯生物炼制技术,形成“淀粉质原料—发酵醇—有机醛—醋酸酯”产业链,减少化石能源依赖,酶催化技术替代传统化学合成,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30%。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提升绿色发展水平,2025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40个,通过打造一批节能、节水、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提升我市绿色制造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大力提升节能节水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聚焦钢铁、建材、木业等高耗能行业,开展降碳技术和装备推广交流活动,推动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强化工业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2024年,为43家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节能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找出节能痛点堵点,指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开展绿色装备推广活动32场,指导企业267家,培训各类人员400余名,带动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344个,项目投产后可比普通工艺(原有工艺)节能18万吨标煤/年;聚焦化工、食品、轻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指导工业企业实施生产工艺设备节水改造,加强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冷凝水回收,共实施具有节水效果项目152个,项目投产后可比原有工艺节水70万立方米/年。2025年,我们将持续开展工业领域先进节水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交流推广活动,遴选节能服务机构,与县区建立“一对一”节能帮扶机制,开展梯次节能诊断,带动实施节能降碳项目200个以上、年节碳20万吨标煤,实施节水项目150个以上、年节水80万吨,力争在国家级能效、水效“领跑者”方面实现突破。

三是持续提升绿电绿能供给能力,推进光储氢一体化发展。一方面,深挖产业潜力,拓展光伏应用场景。采取整县区、整乡镇或整园区规模化开发的方式,多措并举落实光伏产业在临沂的推广应用,打造了兰山区曹家庄零碳乡村、罗庄区沂蒙新村分布式光伏、河东区郑旺镇光伏长廊等一系列光伏应用场景项目。光伏电站方面,2024年全市光伏装机容量614万千瓦,居全省第3位。其中,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18.2万个、装机总量563万千瓦。整合公共建筑、工业园区和企业资源,统筹推进光伏在新上项目、园区以及公共建筑的应用,实施百园千企光储用零碳行动,确定了30个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性强的百园千企光储用零碳行动重点项目,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310万平方米、装机量超过200兆瓦,年发电量约2.2亿度。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氢能等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光储氢一体化应用示范。有效整合光伏发电资源,综合光照条件、土地资源及电网接入等条件,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制氢项目,积极推动光伏制氢项目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光伏制氢与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推进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依托临港精钢基地,积极推进绿氢在氢冶金领域的应用,带动光伏、储能、氢能、冶金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竞争力。

市政府网站:临沂市作为“中国物流之都”,工业基础雄厚、产品种类繁多、进出口贸易规模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出海工作,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共有746家。工业企业“出海”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那么,作为工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工业企业出海开拓市场呢?

王林艳:张宝亮市长就“百团千企·商城出海”作动员讲话时,用了两句颇具诗意的话为企业和商城商户逐浪国际市场新蓝海鼓劲儿,他说,“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2025年,我们将全面加强工业企业出海服务的专业化和系统化供给,积极组织实施“临企出海·航向世界”行动,促进更多企业出海贸易。

一是持续推进部门协作推介,深入开展宣贯和产销活动。一方面,积极配合商务等部门做好相关活动宣贯工作,有针对性组织商务、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分产业、分批次开展“临企出海·航向世界”外贸业务知识培训、政策宣讲和银企对接等各类活动,对全市符合出海条件的企业进行全方位宣贯。如,面向全市工业企业推介市商务、贸促等部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临沂(哈萨克斯坦)国际商品展、中国临沂(土耳其)经贸对接会、中国临沂(埃及)国际商品展等重点展会,4月中旬对首批摸底158家意向出海企业开展为期2天外贸业务知识培训会、政策宣讲会,调动规上工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符合临沂工业企业需求和发展的产销对接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更多贸易交流平台。如,计划依托米奥兰特4洲11国优势境外资源和20多年的自办展经验,组织300家以上工业企业参加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公司主办的2025印尼雅加达国际工业周、第十届中国(墨西哥)出口品牌联展、第十二届中国(巴西)出口品牌联展等15场以上展会活动。再如,结合工信部正在组织开展的中小企业“走出去”万帆耘海行动,开展“万帆耘海·临沂行”活动,梳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有稳定订单的国际采购商和贸易公司,分产业与我市意向出海企业开展精准对接交流。

二是加快构建工业跨境电商平台,引导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配合商务、贸促等部门做好省、市主办重点展会基础上,通过加快实施跨境电商线上赋能行动,全力打造更高效、便捷、全球化的交易平台,助力企业拓展业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利用好“临沂商城·中国大集”数字商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不低于20%规上工业企业入驻平台,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级、亚马逊等国际电商平台注册店铺,指导企业接入本地数字供应链平台。比如,新明辉商城,通过平台流量为我市工业企业出口寻找销售渠道,引导实现订单自动化处理与物流追踪,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带动企业发展。同时,在海外交流贸易过程中,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充分吸纳全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链结构,用更多产品“走出去”倒逼更多好经验、好技术、好模式“引进来”,推动“工业品+跨境电商”出海模式不断进阶优化。

三是完善企业出海纾困解难机制,实施出海服务提升活动。一方面,针对境外展会产销契合度较低、运输成本较高、缺乏翻译和法律咨询配套服务等问题,在展会前,提前谋划产品参展模式,为企业各门类产品匹配最优会展方案,“一企一策”制定参展方案,同步提供翻译、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在展会后,以“一根到底”机制为企业提供仓储和宣传等服务,让企业持续深耕国外市场。如,在计划和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公司主办的2025印尼雅加达国际工业周等活动中,展前利用工业品B2B线上平台,通过“展品出海、展商上线、买家到场、即时商洽”等方式,将我市参展企业和产品定向推送潜在买家,增加产品曝光量,提前锁定意向采购客户;展后对参展企业提供3个月免费仓储服务,帮助未能在展会期间完成交易的企业延续市场推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6月4日-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亚举办2025印尼雅加达国际工业周展会活动。另一方面,全面征集企业出海成功案例和机构出海服务案例,建设典型案例库,通过案例汇编、服务网专栏、新媒体采访等多种宣传形式,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更多企业注册符合条件的境外商标,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品牌,打造更多产自临沂的国际品牌。同时,建设“出海会客厅”,组织律师事务所、税务服务机构等为企业出海提供合同审查、合法合规咨询、争议解决策略、税务影响分析与税务筹划、跨境诉讼与仲裁代理等海外权益保护服务,打消企业后顾之忧,将临沂产品更好、更快、更优、更强的输送出去,以“临企出海·航向世界”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网站:非常感谢王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全市工业企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挺起“量质齐升、万亿工业”硬脊梁。

王林艳: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厚爱。2025年是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的第4年,也是关键之年,为加快工业增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我们确定2025年为“工业能力突破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决扛牢“先进工业强市”建设使命担当,树牢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思维,以全方位提升服务工业发展的能力,坚持一切工作到企业,不断培育增量、优化存量、突破变量,全力冲刺万亿工业,推动我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为打造更有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工信力量。


上一条:国家安全的20个重点领域,你了解吗?一起学习→

下一条:市工信局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