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加快企业“二次创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我市坚持膨胀总量与提升质量两手抓,以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工程为抓手,以全市超过1000家企业、实施超过1000个技改项目、实现技改投资超过1000亿元为目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方向,全市技改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投量、投向、投效的有机统一。2015年,全市共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418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039.8亿元,同比增长18.1%,投资总量居全省第5位,较去年提升1位,再次实现位次前移。
一、抓实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是市县联动营造良好氛围。市里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工程后,各县区积极响应,8个县区着手实施“百企百项百亿”技改工程,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完善全市技改项目库。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要求,以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能耗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为标准,在全市筛选1000项以上技改项目,入库管理、动态调整。三是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储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围绕“二次创业”、改造提升千亿级主导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百”企业培植、商城国际化推进、大气污染攻坚防治等全市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县区、企业策划储备项目,提高技改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四是滚动实施“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工程”。自2011年起,连续第5年实施“百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每年筛选大约150个项目作为“市百项”重点推进,集中优势资源扶持,提供便捷服务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绿源电动车年产100万台同步电机电动车、沂水机床厂500台(套)精密数控机床生产、新华印刷基于“云印刷”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发展前景广阔、财税贡献大、辐射带动作用强且循环经济特征显著,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选准切入点,优化技改投向投效。从实际出发,强化典型领路作用,通过组织企业现场观摩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贴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创新驱动、机器换人、提质增效、节能减排、降低安全隐患、推进两化融合等关键环节,选准切入点,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拉伸产业链条抓技改。立足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发布机械、冶金、化工等主导产业《产业链缺口环节指导目录》,引导企业瞄准缺口上项目,实现产业关联发展。推进“机器换人”抓技改。在工艺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的机械、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等产业,强化典型领路作用,通过组织企业现场观摩等方式,积极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引导企业加快智能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技术流程,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提高企业用工效率。立足节能减排抓技改。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为契机,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采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加强污染防治和节能环保设备投入,支持企业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工程,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抓技改。在民爆、危化品等行业,加快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危险品生产储运设备设施等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积极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加快两化融合抓技改。制定“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引导企业自觉提升信息化水平,加速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尝试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形态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服务保障,调动企业技改积极性。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扶持。坚持优中选优、好中选好,提前半年储备、谋划项目,把握准方向,确保竞争力强的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和省支持。2015年全市共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1.04亿元,2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及强基工程专项,共获中央扶持资金6839万元;获省提质增效专项资金2400万元,贷款贴息1174万元。二是坚持分类指导。综合考虑装备水平、亩产收税、研发投入、环保能耗等指标,建立全市工业产能分类评价体系,将全市3856户规上工业企业划分为重点支持类、一般允许类、急需提升类和淘汰关停类4类,综合运用严格执法、差别价格等约束倒逼机制和要素供应、政策资金扶持等引导手段,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2015年,全市急需提升类和淘汰关停类产能占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重点支持类产能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三是落实设备减免税政策。积极落实好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等相关优惠政策,争取惠及更多企业,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四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围绕“双百”企业培植,设立困难问题调度解决专线,定期收集困难问题,调度、分析、评估、论证,分类办理、跟踪落实。建立常态化融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根据技改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压力。去年以来,先后为200家骨干企业解决技改手续办理、融资等问题305个;2015年已为77个项目落实技改融资37.8亿元。